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
万人同登木兰山,打卡层林尽染好风光;30万盆菊花绽放木兰花乡,吸引游客“白+黑”全时段畅玩……这个11月,一到周末,武汉市黄陂区各大景区再度人气爆棚,带动周边村庄精品民宿一房难求,农家乐、采摘基地忙得不亦乐乎。
“组团发展”的模式让我们发展乡村产业底气更足、战斗力更强。”黄陂区王家河街玉枝店村党支部副书记胡连勇感叹。
木兰故里,大美黄陂。黄陂区生态优越,木兰文化底蕴深厚,木兰草原、木兰不夜城、木兰天池、木兰云雾山等旅游资源丰富。
然而,发展旅游,引客很重要,留客更关键。如何深度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留住更多游客?近年来,这里立足本地实际,引导村级跳出各自为战、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,采取强村带弱村、大景区带小景点的形式,打造“木兰故里觅乡愁”和美乡村样板带。
一条蜿蜒十余公里的火塔公路,向两侧伸出一条条村道,串联起23个地域相近、人文相亲、产业相关的美丽村湾,抱团共富。
彭岗村张家桥湾、岗上熊村木兰桃源等将古村文化、农业景观与休闲体验深度融合,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“望山看水忆乡愁”网红打卡地。
玉枝村通过对村湾基础设施、生态环境和传统民居进行整治和改造,打造特色农机小镇,精品民宿群初具规模。民宿管家成了村民们的新职业。
胜天村引进能人打造木兰胜天与木兰玫瑰园,带动村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,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。
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张家榨村,流转荒山荒坡建成5A级景区木兰草原。
村庄组团,“貌合”更要“心合”。样板带以重点景区所在村为龙头,在街道党工委与村党组织之间设立片区联合党委,强化顶层设计,将片区内土地、产业、人才等资源要素纳入“一盘棋”统筹考量,构建起功能互补、产业协同的发展格局。
春季桃花绚烂、夏季荷香四溢、秋季硕果累累、冬季民宿温馨,如今“木兰故里觅乡愁”和美乡村样板带已发展农家乐60余家、精品民宿30余家,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,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。





途乐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